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简称化工行业。本文所讲的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就属于化学原料制造业的一部分。在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中,存在哪些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我们又该采取什么预防措施?我们一起来看看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的职业卫生问题。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职业卫生(occupational health of basic chemicals industry)主要是指各种在基础化学原料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人体造成的健康损害进行识别和预防。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主要包括三酸一碱,即硫酸、硝酸、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化学原料制造工业。
基础化学工业的职业卫生特点是:一是生产过程复杂,每一工段都有其特有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化学反应,从原料、中间产物、成品、副产品、夹杂物以及废弃物都有可能是有害物质;二是易燃易爆物品多,可燃气体、液体和固体物质分散到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都会引起爆炸;三是“三废”(即废气、废水、废渣)多,既存在职业卫生问题又有环境污染问题。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常见职业病危害
1.硫酸生产
主要是有害气体、粉尘及高温。逸出的有害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硫,在焙烧、净化设备的缝隙及清除炉渣时逸出;矿石粉碎、传送、过筛和焙烧炉的投料出料口及除尘器周围都有大量粉尘。焙烧炉正常炉温控制在800~1100℃,由炉壁、炉口、烟道散发的热量很大。
硫酸液体对皮肤、黏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酸雾对黏膜的刺激极强,可使组织脱水、蛋白质凝固、可造成局部坏死。
2.硝酸生产
硝酸生产过程全部在密闭容器和管道内进行。主要在密闭不良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出料装罐时有一氧化氮及二氧化氮外逸。
硝酸蒸汽有刺激作用,引起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流泪、咽喉刺激作感、呛咳,并伴有头疼、头晕、胸闷等。误服引起腹部剧痛,严重者可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伤、休克以及窒息。皮肤接触可引起灼伤。
3.氢氧化钠(烧碱)和盐酸生产
烧碱有腐蚀和刺激作用,皮肤接触高浓度氢氧化钠,引起比酸更深而广泛的灼伤,特别要警惕对眼的损害。氯气是强烈的刺激性气体。采用汞电解槽法生产氯碱,将引起汞对环境的污染。
高浓度盐酸对鼻黏膜和结膜有刺激作用,会出现角膜混浊、喉咙嘶哑、窒息感、胸闷、鼻炎、咳嗽,有时痰中带血。盐酸雾可导致眼睑部皮肤剧烈疼痛。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常见职业健康损害
1.呼吸系统刺激和损伤
二氧化硫(SO2)或氯气、氯化氢等刺激性气体泄漏,吸入高浓度气体引起中毒性咽喉炎和肺泡内及肺间质过量的体液潴留为特征的中毒性肺水肿,最终可导致急性呼吸功能衰竭。高浓度氯吸入可出现“电击样死亡”。
2.眼、皮肤的刺激和灼伤
从业人员暴露于盐酸或氢氧化钠、或硫酸和硝酸时,有可能发生化学灼伤事故,主要是眼睛和皮肤的化学性损伤。高浓度盐酸对鼻黏膜和结膜有刺激作用。盐酸雾可导致眼睑部皮肤剧烈疼痛。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
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有害因素暴露机会和水平,加强个人防护和职业卫生管理,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1.工艺改革。提高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尽量选择低害或无害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如硫酸生产从卫生学观点看,采用气体原料比固态原料好,接触法比硝化法好,因生产过程在密闭设备中进行,且无氮氧化物。
2.防尘、防毒、防噪声设施。针对工艺流程中有严重的职业健康损害部分设置必要的防尘、防毒、防噪声设施,如通风除尘、通风降温、通风排毒、湿式作业、减振消声及防止跑、冒、滴、漏等措施。
3.个人防护用品。定期发放符合职业病防护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并定期开展个人防护用品佩戴意愿和佩戴、维护保养技能的培训及岗前培训;做好个人防护用品佩戴监管工作,确保个人防护用品发挥了充分的防护作用。
4.职业健康监护。做好岗前、岗中定期、离岗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对异常人员妥善处理,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和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有职业禁忌症者应调离原职业病危害岗位,疑似职业病者应调岗,并安排其进行治疗和职业病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