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职业病防护工作因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多,来源多而难度大,那么要如何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呢?本篇将着力于化学毒物这一类职业病危害因素,谈谈建筑行业应如何开展化学毒物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工作;至于其他危害因素的防护,留着以后再来写。
一、无毒代替有毒,低毒代替高毒
优先选用无毒建筑材料,用无毒材料替代有毒材料、低毒材料替代高毒材料。如尽可能选用无毒水性涂料;用锌钡白、钛钡白替代油漆中的铅白。用铁红替代防锈漆中的铅丹等;以低毒的低锰焊条替代毒性较大的高锰焊条;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或者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毒化学品,禁止使用含苯的涂料、稀释剂和溶剂、尽可能减少有毒物品的使用量。
二、采用工艺技术、设备,减少接触机会或危害程度(降低浓度)
尽可能采用可降低工作场所化学毒物浓度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使工作场所的化学毒物浓度符合GBZ2.1的要求,如涂料施工时用粉刷或辊刷替代喷涂。在高毒作业场所尽可能使用机械化、自动化或密闭隔离操作,使劳动者不接触或少接触高毒物品。
设置有效通风装置。在使用有机溶剂、稀料、涂料或挥发性化学物质时,应当设置全面通风或局部通风设施;电焊作业时,设置局部通风防尘装置;所有挖方工程、竖井、土方工程、地下工程、隧道等密闭空间作业应当设置通风设施,保证足够的新风量。
职业病防护设施应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三、加强施工过程职业卫生管理,规范操作,做好收尾和回收处理工作
使用有毒化学品时,劳动者应正确使用施工工具,在作业点的上风向施工。分装和配置油漆、防腐、防水材料等挥发性有毒材料时,尽可能采用露天作业,并注意现场通风。
工作完毕后,有机溶剂、涂料容器应及时加盖封严,防止有机溶剂的挥发。使用过的有机溶剂和其他化学品应进行回收处理,防止乱丢乱弃。
劳动者应严格遵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严禁在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进食和吸烟,饭前班后应及时洗手和更换衣服。
四、有毒区域使用警示说明
使用有毒物品的工作场所应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使用高毒物品的工作场所应当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讯报警设备,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五、设置盥洗设备及淋浴间等
存在有毒化学品的施工现场附近应设置盥洗设备,配备个人专用更衣箱;使用高毒物品的工作场所还应设置淋浴间,其工作服、工作鞋帽必须存放在高毒作业区域内;接触经皮肤吸收及局部作用危险性大的毒物,应在工作岗位附近设置应急洗眼器和沐浴器。
六、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个人防护用品必须保证选型正确,维护得当。建立健全个人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并建立发放台账。
接触挥发性有毒化学品的劳动者,应当配备有效的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接触经皮肤吸收或刺激性、腐蚀性的化学品,应配备有效的防护服、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
拆除使用防虫、防蛀、防腐、防潮等化学物(如有机氟666、汞等)的旧建筑物时,应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七、进行职业卫生培训
应对接触有毒化学品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使劳动者了解所接触的化学品的毒性、危害后果,以及防护措施。从事高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八、定期开展职业卫生检测、评价
项目经理部应定期对工作场所的重点化学毒物进行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施工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并向施工现场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并向劳动者公布。
九、禁止安排未成年工和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接触有毒化学品的作业
相关阅读:建筑施工哪些作业会接触化学毒物?
许多建筑施工作业都可产生多种化学毒物,主要有:
1.爆破作业产生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
2.油漆、防腐作业产生苯、甲苯、二甲苯、四氯化碳、酯类、汽油等有机蒸汽,以及铅、汞、镉、铬等金属毒物;防腐作业产生沥青烟;
3.涂料作业产生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以及铅、汞、镉、铬等金属毒物;
4.建筑物防水工程作业产生沥青烟、煤焦油、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以及石棉、阴离子再生乳胶、聚氨酯、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环氧树脂、聚苯乙烯等化学品;
5.路面敷设沥青作业产生沥青烟等;
6.电焊作业产生锰、镁、铬、镍、铁等金属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等;
7.地下储罐等地下工作场所作业产生硫化氢、甲烷、一氧化碳和缺氧状态。